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2017年08月08日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点击数:

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城拔寨的决胜之战。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需要全面用力、多方发力。

建强基层堡垒,当好脱贫攻坚“作战部”。建设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需要“三向发力”。要大力整治“守摊的”。继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落实好结对帮扶“四个一”捆绑责任机制,集中开展“治软、治散、治乱、治穷”专项行动,边治理边脱贫。要重点建设“领富的”。围绕产业扶贫这一主路径,加强经济型党组织建设,实现抓党建与抓发展“互动双赢”。加大党组织调整设置力度,由党员致富能手牵头创办或领办合作社,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产业协会和产业基地上,推行支部带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一带三变”脱贫攻坚模式,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中带动贫困户增收。要巩固拓展“帮带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继续开展“机关+村”、“企业+村”、“流动党支部+村”结对共建、组建联合党组织,充分发挥机关、企业和流动支部的人才、项目、资金资源优势。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更好地统筹整合城市资源,助推贫困村脱贫攻坚。

坚持管育并举,用好决战贫困的“主力军”。县乡干部、村级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党员这几支队伍是脱贫攻坚一线“主力军”。要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把握好“四个重心”。县乡干部重在“鲜明导向”。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指挥棒”,树起干部考核任用的“风向标”。要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把服务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坚持“让扶贫业绩为干部说话,让干部用扶贫成效说话”,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成效显著的,大胆提拔重用。村级干部重在强化保障。大力落实村干部激励关怀举措,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稳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让村级干部全心全意抓扶贫。第一书记重在“压实责任”。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建立周查岗、月报告、季调度、年考核以及量化考核评分制度,把第一书记是否“全脱产”、全身心投入作为监管的重点。坚持时间服从任务,做到第一书记任期与如期脱贫时间同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实行管理和派出单位“联动管理”,对工作不力的“双向约谈”、“召回管理”。党员队伍重在提供舞台。大力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充分发挥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帮带作用,把结对帮扶贫困户作为流动党员的岗位职责,重点帮助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引进项目扶贫等。

激发内生动力,打开制约贫困“无形锁”。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要有力破解“思想贫困”。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落后,有自然条件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少数贫困群众观念落后,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缺乏信心和斗志。贫困村要脱贫、农民要致富,就要破除贫困户的“等要靠”思想。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扶贫口号,真正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劲鼓起来、手动起来,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要有力破解“思路贫困”。“抓脱贫缺点子,想脱贫无路子”是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基层干部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的村级干部进行培训,推进他们观念更新、思路更新、能力更新。要通过举办扶贫项目、扶贫技能、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类型培训班,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要有力破解“家底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贫困村如期脱贫的重要指标,也是增强村党组织服务发展的基础。要从政策、项目、资金上鼓励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集体经济效益好的村,产生的效益与村干部绩效挂钩。采取“村集体+村干部+大户”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大户带动、村干参与,调动各方积极性。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股份,逐步建立股权扶贫机制。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