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联心搏市场

——湖北省随州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2007年05月29日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清明  点击数: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作用巨大。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概况与成效

  目前,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72个,组织成员2.6万人带动农户16.3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4.5%;总资产4350万元,年销售收入1.2亿元,纯收益2100万元,向社员返利1000万元;模式主要有能人大户带动型、生产基地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集智联心搏击市场,有效缓解了种养难、买卖难、获取技术难等问题,提高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如广水市俊华妇女养猪合作社,按照包良种仔猪购进、包技术服务和防疫治病、包饲料供应,统一规划栏圈建设标准、统一品种、统一配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建档的“三包六统一”方式为社员服务,实现了社员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带动周边3万养猪户年人均增收200元。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使产、加、销有机衔接,贸、工、农无缝对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曾都区食用菌协会建会20年,引导农民利用秸秆、稻草生产珍稀菌,食用菌年出口创汇5800万美元。如今,随州市蔬菜协会、林果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产业形成、推动产业壮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形成优质粮、食用菌、干鲜果、畜禽、蔬菜、药材、茶叶、速生经济林等八大特色产业。
  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良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和市场开拓等工作,实行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农资供应“三统一”,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门的市场联络人员、稳定的销售渠道,引导和帮助农民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增加收入。2006年,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人均增收51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高40.1%。

  经验与启示

  政府推动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出发,采取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中介服务型等多种形式。三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督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按合作组织章程办事,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组织建设坚持“三个规范”。一是设立规范化。按照有关法律和规章的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入会制度,规范入会程序,严格审核把关,不重数量重质量。二是管理规范化。建立以社员大会为权力机构、理事会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的组织架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三是服务规范化。注重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突出产品营销、技术服务和降低成本三个核心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监督管理坚持“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农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之初,重点监督其章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等;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常运行后,重点监督检查其规范化运转和制度执行等情况。二是强化农经部门的审计监督。县乡农经管理部门参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每年对其财务进行一次专项审计,确保财务公开透明。三是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监督。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成员大会,由理事会、监事会向成员大会报告年度发展、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盈余分配和财务审计等情况,接受成员监督。
  政策扶持坚持“三个到位”。一是财政扶持到位。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视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发展壮大提供财力保障。二是税费优惠到位。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从事的服务活动,按有关规定给予税费优惠。三是信贷支持到位。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季节性资金需求;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信贷联保中介机构,设立担保基金;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自有资产作抵押或合作社社员联保形式,办理小额贷款。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