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娘》读后感

2015年03月05日来源:月溪国有林场 作者:唐新宇  点击数:

 

人至中年,慢慢地有些事开始看得有些冷淡,生活也日趋过得有些倦呆,少了些思考,也少了些激情。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导致冷漠或者麻木,心如止水般的冷漠或者麻木,没有一片波澜,甚至没有一丝涟漪。生活,已被简化成朝九晚五的两点一线之间,至于书卷,早已束之高阁,灰封尘蒙。前些日子单位发了一本湘西著名作家彭学明写的小说《娘》,人手一册,必读,必写。读,是基于领导在全场职工大会上先将故事讲述一遍后,再各自细读。领导在会上讲得声色俱茂,职工在会后读得无不动容,饭后之余还相互探讨交流。然后,便是写,要求每人写800字以上的读后感。开始以为,林场职工大多文化程度低,所谓“写”,也就是走走过场而已。岂不料,时限一到,大家都认真、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其中也不乏动情之作。这种场景,是我参加工作快二十年来没有见过的,也是始料不及的。

故事很简单,讲的就是作者本人的成长过程;文字很朴素,甚至土得掉渣,就象湘西随处可见的长着青苔的小石板路;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描述,一切就象坐在湘西农家的火炕前,斟半碗温热的米酒或者油茶,在跳跃的火苗对面,在浓烈的烟薰味中,淡淡地向你讲着娘的故事,与家常无二。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空气慢慢地凝重起来,时光也慢慢地凝固起来,紧接着,一颗心,在湘西的夜色中飘荡起来,循着娘曾经飘泊的足迹,飘过每一道山脊,飘过每一条河流……

“听”完这些家常一样的故事,不由地为这样的母亲而惊憾,也不由地为这样的母爱而感动。感觉这母爱就象是湘西的风雨桥,不管下面湍急的河流怎样肆虐,它却历经沧桑巍然不倒,为路人遮风蔽雨、化鸿沟为坦途。每一块石头都深深地印着娘为了孩子能活命不畏世俗流言多次改嫁他乡的足迹;每一根立柱,都见证着娘为了尊严不为半块野猪肉而折腰的刚强;每一条横梁,都是娘肩上扁担,一头挑着孩子的命运,一头挑着自己的苦难;每一片青瓦,都是娘宽容慈爱的双手,为孩子遮挡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也接纳曾经亏待过她的每一个人。

合上扉页,走出室外,明月如镜,让人不禁沉浸在陈百强的歌声之中——“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此时,一种很原始、很朴素的联想从日渐麻木的脑袋中浮现出来,书中的“娘”不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么?“我”不就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同志么?九十多年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正是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下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没有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护我们的党员,保护革命的种子,许许多多群众视死如归,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当前,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视群众如父母,感“母恩”,报“母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故事可以感动一群人,一本好书可以激励一代人。《娘》这本书便是使我们静如止水的心激起一丝涟漪,甚至掀起一片波澜的好书,唤醒了我们对母恩的报答之心,也唤醒了广大党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公仆之心。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